中国金刚石网 - 金刚石行业门户网站 !

商业资讯: 百科知识 | 技术天地 | 商务服务 | 市场分析 | 行业标准 | 行业新闻 | 企业新闻

你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商业资讯 > 商务服务 >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青年人才培养的调查
B.biz | 商业搜索

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青年人才培养的调查

信息来源:jjjggg.com   时间: 2013-11-29  浏览次数:1261

    5月3日,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展青年员工“学习、创新、奉献、成才”主题实践活动,鼓励青年员工在科研工作中勇挑重担,成为有梦想、有作为的栋梁之材。
  石化院成立7年来,青年人才这支生力军已经在各个“舞台”上光荣绽放。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奖颁奖典礼上,刘从华和他率领的青年团队捧起了金色奖杯。中央企业青年文明号评选中,己烯-1项目组获得殊荣。中国石油 “十大杰出青年”榜单里,王宝杰榜上有名……截至目前,石化院近400名青年员工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达70余人。5月4日,记者来到石化院,探访这些耀眼光环背后的青年人才培养模式。
  多级平台创机会
  “我刚工作就被分到重点课题石油加氢项目组,从实验室做起,慢慢加入到工业放大、工业生产中,院里的信任、项目的历练‘催熟’了我。”2009年进入石化院,目前已成长为科研骨干的吴平易对记者说。
  石化院35岁以下青年员工占全员人数的40%。青年员工中硕士、博士占80%。石化院在院内、院外构筑多级平台,为青年员工创造实践机会,让他们在锻炼中成长。
  青年员工想法新、点子多,但缺乏实践经验,不可能直接承担大课题。石化院模仿中科院模式开展青年创新项目,从申请项目、项目开题到专家项目评估再到技术目标核实,用大课题的流程套小课题研究,让青年员工先在院内项目“小试牛刀”。
  院内项目供不应求,石化院就充分利用润滑油异构脱蜡催化剂研究等300个合作项目,把青年员工送到合作单位,在院外搭建磨砺平台,让青年员工通过合作项目了解相关专业知识。
  针对一些院内重点课题,石化院在把控关键环节的基础上,让青年员工参与到项目组中,从小事做起,一点点压担子、架梯子,促进他们快速成长成才。
  内部交流迸火花
  “我是学化学工程的,跟现在从事的工作有很大不同,在学校只是打个底,更多的还是依靠工作岗位上的学习。”获得集团公司技术发明一等奖的青年员工尹宝作说道。
  作为科研单位,石化院坚持学习速度就是创新速度,学习能力就是创新能力的理念,充分利用院内资源,让青年员工在自学和交流中迸发智慧火花。
  为鼓励青年员工多参与培训学习,石化院把个人年度自学成果和培训任务纳入绩效考核中,通过学习记录和分享交流等形式进行评估,一般员工自学时间不得少于70学时。
  同时,石化院每月模仿凤凰卫视《锵锵三人行》节目开办青年创新论坛,选取一个项目组就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和热点话题进行讨论,唇枪舌剑间激发灵感。青年创新论坛、知识产权辩论赛的举办,让学术知识在员工中流动起来。
  此外,石化院重视发挥技术骨干的带头作用,以师徒结对子的形式,让技术骨干带领入职3年内的员工尽快融入到科研实践中。目前,全院已有150多人参与其中。
  外部名师拓思路
  “罗伯特·格拉布曾当面给我们讲过分子筛子合成技术。一想到诺贝尔奖获得者曾经是我的老师,我就格外骄傲。”催化材料室王晓化说。
  学校靠的是师资力量,科研机构也同样需要名师指导开拓科研思路。石化院始终坚持每周聘请老师进行全员培训,建院以来先后有100余位专家来院短期工作或进行学术交流。罗伯特·格拉布就是其中的一位。
 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,石化院各项目组也会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定向授课,夯实理论基础,解决现场疑难问题,培养技术骨干。
  “在法国石油研究院学习时有7个专家授课,分别讲解了加氢的基础知识、化学反应等内容,我拿回来10多本资料。自己在提高对加氢精制的认识的同时,也得带动大家多交流。”汽油加氢项目组钟海军如是说。
  除了把国内外专家请进来外,石化院还主张把青年人才送出去。仅2012年,石化院就选拔了10名优秀青年骨干到国外培训,开阔科研视野,加深学术理解。
  2012年,石化院汽油加氢(DSO、GDS)技术开发成功,承担了12个炼化企业汽油质量升级任务。如此大范围成果推广的应用研发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2岁。同年,中国石油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聚丙烯催化剂PSP-01开发成功,石化院首次获得集团公司科技发明一等奖,项目研发人员也是青年骨干。
  石化院搭建实践平台、内部学术交流、取经外部名师等一系列人才培养方式,成为青年骨干光荣绽放的背后力量。
    ——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金刚石网证实,仅供您参考